發布日期:2013-11-06
據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磨損失效分析委員會統計,2007年中國水泥業大約消耗了20萬噸各類金屬耐磨材料。水泥金屬耐磨材料的品種早期主要集中在5大件:即磨機襯板、鋼球、破碎機錘頭、板錘、鄂板。近年來伴隨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的迅猛發展,輥壓機、立磨成為水泥粉碎工業當仁不讓的主角,水泥金屬耐磨材料的種類也因此增加了磨輥、磨盤、輥子及篦冷機篦板而成了9大件。
《洪波開講》專欄將嘗試對上述9大件典型產品所涉及的“鋼”、“鐵”、“復合材料”等金屬耐磨材料,按“耐磨合金鋼”、“高錳鋼”、“耐磨鑄鐵”、“復合材料”、“堆焊材料”等幾個專題進行逐一分析,欄主屆時還將公布一批時下“走紅”產品的主要化學成分、熱處理工藝、檢驗方法及大致生產成本。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可與我們一起風雨兼程、結伴前行,共同走進水泥金屬耐磨材料的世界……
水泥金屬耐磨材料與水泥作為自然界兩大極為重要門類的材料代表:金屬與非金屬,在許多地方上極為相似。且看:人有面“相”,水泥有巖“相”,金屬有金“相”,這些物質在不同的溫度下有類似的晶核孕育、晶粒長大,直至相變過程完成。立窯中大量使用的“晶種”與金屬的“變質劑”,有異曲同工之處。然而,金屬材料有其龐大、嚴密的門類,僅常用鋼鐵即有4000余種,它是如何被金屬材料專業人員所熟悉、掌握并使用的呢?一個訓練有素的耐磨材料人員從一個哪怕是陌生的鋼號,寥寥幾點說明,便可大致判斷它的化學成分、主要性能、服役條件及大致生產成本,這里面的規律又是什么呢?
嘿!朋友,“我”———金屬“原野”上的一棵小草(40S i M n C r 2M o B R e ),是時下“當紅”的一種高性價比耐磨材料,在水泥工業中有上乘的表現,然而“我”認得您,您可曾記得“我”嗎?您說:哦,有點想起來了,好像還有42S i 2M n C r 2M o B R e 、38S i M n 2C r 2M o B R e等10多個“同門兄弟”呢。是的,“我們”是同一類或比“同門兄弟”還要近的關系,更“雷”人地講,欄主認為這也許是不良企業“忽悠”您的手法之一。其實在市場經濟年代,企業是以差異化和低成本為核心競爭力的,連純凈水都有“27層過濾”,再不就“有點甜”,說穿了還不都是一個水,想想這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“我”代表的是什么意思?大致化學成分如何?這些符號所代表的元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?它們相互交叉作用能產生什么樣的機械性能?能滿足您什么樣的要求?不適于在什么條件下工作?或者更簡單,“我”是鋼還是鐵?是生鐵還是熟鐵?是普通鋼還是瑪鋼?……不是欄主有意繞彎子,我在與水泥業朋友20多年的交往合作中,清楚地知道要較為清晰的了解耐磨材料,就一定要先從最基本的鋼鐵編號認知開始,這如同學英文要先把字母認全一樣重要。
鋼鐵編號在世界各國都有明確的方法與規程。國際標準ISO 、美國標準ASTM 、日本為JISG 、德國為DIN ,我國則用GB /T 221-2000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機械設計手冊中或上網找到滿意答案。然而這畢竟是很專業的內容,各位若想掌握這方面的技能又不想多費勁的,不妨采用漸進法,即先記住幾個主要結論和最基本的知識點,而后不斷實踐、提升。如果您感興趣,不妨與欄主切磋一番:
1.鋼與鐵統為鐵碳合金,它們的區別在于含碳量的多少,當含碳量高于2.11%時謂之鐵,反之為鋼;就像礦渣摻多了硅酸鹽水泥就成了普硅水泥,摻得再多就是礦渣水泥了。含碳量越高材料硬度越高,脆性越大,反之亦然。此外,熟鐵是鋼,瑪鋼是鐵,千萬不要搞錯了。
2.廣義上,鋼分碳素鋼與合金鋼。碳素鋼是不加任何合金元素的鋼,就像一杯白開水,品之無味,但便宜。碳素鋼的編號很好記,就是它含碳量的萬分數,若鋼含碳量為0.45%,它就稱為45號鋼;反之35號鋼則表示其鋼中含碳量為0.35%。
一般含碳量低于0.25%的稱低碳鋼,其韌性、塑性好,而強度、硬度低,適合做鐵皮、鐵絲;一般含碳量高于0.6%的稱高碳鋼,其韌性、塑性差,脆性大,而強度、硬度高,適合做刀具、模具;而含碳量介于0.25%~0.6%范圍的稱中碳鋼,其強度、韌性、硬度適中,適合做軸料、齒輪。
3.合金鋼就像油井水泥或是大壩水泥,它是為了實現某種性能而加入特定的化學元素,這種有意添加進去的元素就叫合金元素,添加了合金元素的這種鋼就叫合金鋼。合金鋼編號稍顯復雜,但關鍵時刻到了,您一定要堅持下去!學會本條,您即基本具備初級鋼號化學成分判斷能力了。